当前位置:首页 > 秦朝历史 > 正文

周赧王时期的王朝归属:东周与西周的历史分野

摘要: 一、周王朝的历史分期标准周代历史分期存在两种主流标准:1. 地理标准:以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为界,迁都洛邑(今洛阳)前为西周...

一、周王朝的历史分期标准

周代历史分期存在两种主流标准:

周赧王时期的王朝归属:东周与西周的历史分野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1. 地理标准:以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为界,迁都洛邑(今洛阳)前为西周,之后为东周

2. 政治标准:以周天子实际统治力为界,西周时期王室保持权威,东周时期诸侯势力崛起

考古发现显示,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出土的"王作宝尊彝"器(现藏洛阳博物馆)证实,至少到周赧王时期洛邑仍被官方视为王都。2019年陕西考古研究院在镐京遗址发现的祭祀坑年代测定显示,西周旧都的官方祭祀活动最晚延续至幽王时期。

二、周赧王时期的政治现实

周赧王(公元前314-前256年在位)时期呈现典型东周特征:

1. 疆域萎缩:实际控制区域仅剩王畿周围约200里(据《战国策》记载)

2. 财政困境:为筹措军费筑"台"(《汉书·诸侯王表》注引应劭说)

3. 军事依附:依赖西周君、东周君等诸侯保护

现存大孟鼎铭文记载的西周王室军队编制达"六师"而《史记·周本纪》记载赧王时期王室仅能动员"士数千"兵力对比悬殊。

三、地理格局的双重性

周赧王时期存在特殊地理现象:

1. 名义首都:洛邑仍是法定都城

2. 实际割据:王室分裂为东周国、西周国两个小政权(见《史记·周本纪》)

3. 文化延续:青铜器铭文仍保持"王正月"年传统

2016年洛阳出土的"廿九年天子戈",即便在公元前286年(赧王二十九年),周天子仍维持礼器制作体系。但同期秦国杜虎符(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)显示诸侯已建立独立军事系统。

四、史学界的争议观点

1. 传统派(以钱穆为代表):坚持平王东迁说,主张赧王属东周

2. 新考据派(以李学勤为代表):认为应划分"前东周"(春秋)与"东周"战国)两阶段

3. 地理学派:根据《水经注》记载的城邑分布,认为周赧王时期已形成"三周鼎立"格局

出土楚简《系年》(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)记载:"周室既卑,分为二公"了《史记》关于王室分裂的记载。

五、综合判定

结合多方证据可以认定:

1. 法理归属:仍属东周时期

2. 实际状态:已是名存实亡的"后周室时代"3. 历史意义:标志着华夏文明从封建制向郡县制的关键转型

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《竹书纪年》记载,周赧王五十九年"秦取九鼎宝器"事件被现代学者普遍视为东周法统终结的标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