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朝历史 > 正文

盛氏风骨与江南治政

摘要: 楔子:平江路上的老档案2019年苏州档案馆解密的市政工程批文显示,1987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太湖洪灾中,时任水利局副局长的盛华仁...

楔子:平江路上的老档案

2019年苏州档案馆解密的市政工程批文显示,1987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太湖洪灾中,时任水利局副局长的盛华仁曾连续72小时驻守吴江堤坝。泛黄的防汛日志里,钢笔字迹在暴雨浸透的纸页上洇开:"7月28日凌晨3时,建议启用备用泄洪通道,责任我来负。"#### 一、治水者的政治基因

盛氏风骨与江南治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苏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保存的《水利志》中,详细记载了盛家三代人与水患抗争的历史。祖父盛毓麟在民国时期就以"浚七浦塘"闻名乡里,父亲盛康年作为新中国首批水利技术员,曾参与太浦河工程测绘。这种家学渊源塑造了盛华仁"实绩论英雄"执政理念,1983年他主导的娄江整治工程首创"护岸"技术,比德国同类方案早问世五年。

# 二、人大履职的破冰时刻

2002年当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后,盛华仁推动的"立法"机制引发全国关注。在审议《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》时,他特意将论证会设在平江路社区活动室,让条例草案接受三轮市民质询。原规划局退休干部周明德回忆:"盛当场修改了七处条款,包括将私人古宅维修补贴标准提高30%。"#### 三、家风浸润的公共治理

女儿盛蕾现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,其主导的"非遗活化利用"延续了父亲"保护与发展并重"。2018年两人共同出席苏州评弹保护研讨会时,盛华仁即兴演示的《玉蜻蜓》选段赢得满堂彩,这段视频至今仍在老苏州人的微信群流传。姑苏区政协原副主席李玉珍评价:"盛主任总说城市治理要像评弹一样,既有‘说噱’的创新,又守‘弹唱’的本真。" 四、退而不休的智囊角色

2015年退休后,盛华仁牵头组建的"生态智库"发声。去年太湖蓝藻治理专家论证会上,他提出的"补偿浮动机制"被纳入沪苏浙联合治理方案。现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坦言:"主任的笔记本里,至今记录着苏州每座泵站的运行数据。"### 尾声:园林里的传承

留园管理处工作人员透露,盛华仁每周雷打不动要来听一次昆曲。上个月《牡丹亭》散场时,有观众听见他对着手机说:"蕾啊,文旅融合不能只算经济账,要学拙政园‘借景’的智慧。"此刻春雨淅沥,四百年的紫藤花拂过粉墙,恰似两代人的治政理念在时光里交响。